綦江区贫困留守儿童家访纪实(图文)
发布者:阳光公益 发布时间:2015-04-07 浏览量:次
2015年4月3日,星期五,迎着春天温暖的阳光,阳光公益的小伙伴们在基金会秘书长贺栎竹的带领下前往綦江区石角镇。本次家访主要是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实地帮扶调研,核实他们的具体情况,以便为基金会接下来对“贫困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打好基础。
一路上,飞驰的车轮就像我们急切的心情。刚出綦江区收费站,顾不得停车,更来不及寒暄,我们就跟着綦江区团委书记刘焕章一行驱车赶往石角镇,开始了我们的探访工作。
家访记录一
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与孩子相依为命,坚强女孩求学勤奋
曾晓寓,女,15岁,石角中学2年级4班学生,成绩中等,喜欢画画,有艺术特长。
来到曾晓寓家住石角镇双树村1社的家,孩子因为上学没有在家,我们看到了她唯一的亲人——奶奶。她为我们讲述了孩子别样的身世:奶奶的儿子在修建了这栋房子后去世,儿媳再嫁招入赘女婿上门,曾晓寓就是入赘女婿带来的孩子。很不幸,这个重组家庭因为这个女婿患病去世,媳妇离开而没有了生活依靠。目前曾晓寓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有严重的白内障,身体不好。她们靠着每月的低保费和捡垃圾艰难度日。

1.1 走进晓寓的家,空洞的房间里面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到处堆放着奶奶从各地捡来的垃圾,以此赚取祖孙俩微薄的生活费。

1.2 奶奶身体不好,右眼有严重的白内障,几乎看不清。看到我们就痛哭起来,说想不到还会有人来关心她们。
家访记录二
重病患癌的父亲倒下了,两个孩子在逆境中的坚强
张福琳(姐姐),16岁,石角中学2年级2班学生;张富康(弟弟),石角小学6年级学生。
姐弟一家子租住在石角镇上场口的简陋小平房里。昏暗的堂屋旁靠着一口崭新的棺材,狭窄内屋的小桌上摆满了各种药瓶、躺在卧室床上的张爸爸,2013年被医院诊断出十二指肠胰腺癌,去年手术后病情恶化,生活无法自理。因为张妈妈要照料病重的丈夫,目前也没有外出工作,一家人靠着低保救济艰难度日。邓老师介绍孩子们在校的情况:姐姐张福琳学习努力,有艺术特长,喜爱画画,负责学校班级的宣传版画;弟弟张富康体育特长是跑步,在2014年綦江区田径运动会男子400米(小学组)比赛中,荣获第八名。

2.1 张福琳的家租住在石角镇的一个破败小平房里

2.2 家访谈话。左起依次为:綦江区团委书记刘焕章、阳光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贺栎竹、张福琳、石角镇宣传部长孙振营。

2.3 家访谈话。右一为綦江区石角镇人大主席刘德松。

2.4 从堂屋到卧室要经过穿过一段黢黑的过道,张妈妈抱歉的说停电了,给我用手机打起了灯光。

2.5 床头摆放着止痛片之类的一些简单药物,面对这个家庭,生活已经无力开销更多。

2.6 在堂屋,张妈妈和她的两个孩子。注意到母女俩身后那个东西是什么了吗?那是棺材。

2.7 清秀漂亮的姐姐和同样帅气的弟弟,天真而忧郁。

2.8 张福琳绘制的《关注消防119》黑板报
家访记录三
没有门的垮塌土房里,阳光少女坚强自立
万正英,女,13岁,石角中学1年级2班学生,成绩好,在学生会工作。
来到石角镇干坝村徐明8社的万正英家,她的姑妈告诉了我们万正英的故事:她从小被抱养,父女俩相依为命,万爸爸只能靠卖劳力打短工维生,住房垮塌了也没有经济再修。万正英晚上回姑妈家住,白天吃饭、做作业都在爸爸这里。即便这样,懂事的万正英仍然成绩优秀,而且在班上担任学生会工作。

3.1 万正英的家。两间石头堆砌的房子,右边的卧室已经垮塌,里面杂草丛生。看到我们到来,万正英的姑妈热情的请我们喝茶。

3.2 从大门口看进去,一张破旧的木床就是这个家的全部家当。

3.3 本来该是卧室的地方,在屋顶垮塌后杂草丛生,连树都长得比墙头还高。
家访记录四
双亲去世,年迈伯娘担起养家重担,懂事女孩坚强求学
付光连,女,16岁,石角中学1年级1班学生。家住石角镇唐岗村砖房湾1社。
付光连的家在一栋老旧居民楼顶楼的临时棚屋里,几家人合租在一起,付光连和伯娘(爸爸的嫂子)住在其中一间房间里。房里除了两张床,再没有其它。付光连的爸爸老来得子,40岁的时候才生了她,不料出生后父母相继去世,所以直到10岁才开始读书,现在她已经16岁,和73岁伯母生活在一起。邓老师介绍,她在学校里表现比较上进。

4.1 出租房里的家访。左起依次为:付光连的伯母、石角中学邓永梅老师、付光连、基金会副秘书长李安娜、秘书长贺栎竹。

4.2 出租房里的合影。付光连读书比较晚,10岁才开始读书;而她身边的伯母已经是73岁。

4.3 顶楼上出租屋(左边是他们的房子,右边是楼梯道),月租100元。

4.4 付光连组织班级主题会(右边穿黑色衣服的女孩)
家访记录五
爸爸去世妈妈离开,坚强女孩思想上进
周胜男,女,15岁,石角中学2年级2班学生,热爱学习。
来到周胜男租住在镇上的一间小房子的家,她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奶奶告诉我们,自从爸爸去世,妈妈就改嫁了,现在爷爷身体不好,全靠奶奶支撑着整个家。奶奶已经70多岁了,姐姐在成都读大学,姐姐的学费都是靠所有的亲戚凑借,妹妹读书很认真,吃苦耐劳。

5.1 出租屋里的家访。奶奶说孙女还有一个在成都读大学的姐姐。

5.2 祖孙三人,爷爷、小周和奶奶。
旁白:据石角镇党委委书记何迎春介绍,綦江区石角镇位于綦江区中东部,距县城25千米,距离重庆市区3个多小时车程。这是一个农业镇,主要以生产农副产品为主。面积为158.02平方千米,总人口68517人,辖32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镇政府驻石角场。常住人口45057人,青少年5256人,外出务工收入占3/4。
感谢:綦江区团委书记刘焕章、石角镇党委书记何迎春、石角镇人大主席刘德松、石角镇宣传委员孙振营、石角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李德明、石角镇团委书记赵皓、石角中学教师邓永梅、志愿者张昕等,感谢你们为这些留守儿童已经做过的许多工作,同时也感谢你们对我们调研活动的帮助,有了你们无私的付出与支持,我们才得以这么顺利的完成这次家访。
后记:以上图文即为本次基金会到綦江区调研纪实,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石角镇中学作为中国农村中学校的一个缩影。一个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60%-70%以上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孩子随爷爷奶奶在农村读书。每个班极度贫困的家庭基本上就有2-3个,有的孩子因为贫困失学了、有的孩子坚强坚持。学校、老师都努力希望孩子们都不脱离到社会,但往往力不从心,家访时听到邓老师感叹:我们的力量太微薄了!孩子们需要爱心支持!
如果您跟我们一样,对这些孩子的生活感同身受、心有戚戚。请联系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让爱变成阳光和大海,照亮他们!温暖他们!关爱孩子,就是关爱我们的未来!
重庆市阳光公益事业基金会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天陈路27号30-2
爱心帮扶电话: 023-88597907;
副秘书长李安娜:15803051585;
副秘书长肖春来:1399611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