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立法推动中国公益事业长“大”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5-03-18   浏览量:

 

  一直依靠行业自律、接受大众道德评判的公益事业,终于离慈善立法更近了一步。作为近年来“两会”的热点,慈善立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十一届全国人大以来,共有800余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过出台慈善事业法的议案。

  慈善组织公信力、信息透明度、哪些该公开、哪些不能做,立法,推动着我国的公益事业从扶贫济困的小慈善成长为现代慈善制度下的大慈善;事关公益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有法可依的慈善,可以震慑那些借公益慈善之名营利、谋私的恶,也可以放大公益中的善,促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健康有效发展。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韩元佳 刘映花

  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郑红

  立法确立检察机关提前公益诉讼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郑红认为,当前首先要立法明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

  他指出,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中“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具有开放性,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立法解释,明确将检察机关列入其中。郑红称,行政诉讼法不久前完成首次修改,虽然未将行政公益诉讼纳入其中,但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并明确检察机关的诉讼主体资格,应当是继续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

  背景

  环保问题引发司法争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侵害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危害日益严重。这类问题的形成原因、表现形态明显区别于普通的违法行为,导致传统的法律解决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失效。

  从刑事诉讼角度看,一些严重侵害公益的危害结果可能是由众多轻微事件累积造成,难以追究众多违法者的刑事责任。从民事诉讼角度看,一方面,由于法律规定必须与损害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才可提起诉讼,限制了一些公益团体和公益人士起诉的主体资格。另一方面,与损害结果有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往往考虑诉讼成本过高、得不偿失而缺乏起诉动力。从行政诉讼角度看,对环境污染等损害公益的行为,个别行政执法机关存在不作为、乱作为情况,疏于监管或者以罚代刑,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随着环境保护等问题引发的司法争议日益增多,公益诉讼也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热点。

  点评

  在中国,广泛使用的“公益诉讼”一度并不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术语。不过,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就公益诉讼展开了积极探索。2014年12月25日,一起因村民倾倒千余吨污泥造成环境污染的案件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白云区人民检察院派出检察官出庭支持起诉,成为广东首例由检察机关作为支持起诉人出庭的环保公益诉讼案件。据郑红介绍,近年来,广东省检察机关2005年至今共提起民事诉讼33件,主要涉及环境污染等案件类型。

  奥克化学董事长朱建民

  立法确定残疾人

  福利保障机制

  近年来,残疾人失业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2013年,全国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正常家庭的58.8%,残疾人家庭医保支出却是正常家庭的1.6倍,残疾人家庭人均医保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比重比正常家庭高出12.3%,城镇残疾人失业率是全国城镇失业率4.1%的2.5倍以上。建立和依法推动残疾人就业,建立以教育、培训、就业等促进残疾人自我发展的补贴制度,积极支持和鼓励残疾人工作、降低福利依赖,让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同步小康战略目标。针对残疾人的福利保障,依法建立《残疾人补贴条例》,依法确定政府在残疾人补贴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立法确定政府财政预算负担残疾人补贴的法律依据,从法律上保障残疾人最基本生活与发展的财政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集宁市第一中学校长李一飞、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

  防性侵纳入教育课程

  建议尽快研究出台全国性的权威防性侵课本、教案,填补教案空白。并将儿童安全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让“安全教育第一课”作为小学新生入学第一课。废除嫖宿幼女罪,加强立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对未成年人社会监护制度建设,填补法律法规制度空白。

  背景调查

  “两多发”和“两薄弱”

  未成年人的安全牵挂人心。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了女童保护座谈会。会上发布的《2014年儿童防性侵教育及性侵儿童案件统计报告》指出,我国性侵儿童案件广泛存在“两多发”和“两薄弱”的情况: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监护缺位下的临时起意多发,熟人犯罪多发;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儿童安全监护薄弱,农村地区儿童安全监护薄弱。

  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2014年各级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48件,其中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死刑的876人。

  “一方面,由于生理发育因素使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较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另一方面,更显示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儿童安全教育缺失较为严重,小学生的自我保护基本知识、防范意识和能力并未随年龄同步增长,使得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群成为最易受侵害的弱势群体。”李一飞表示。

  早在201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就提出过废除嫖宿幼女罪、并入强奸罪的提案。“全国人大已给予了积极的答复,他们也支持废除嫖宿幼女罪,但法律的修订有一个周期。”

  点评

  法律专家、性学专家、记者和教育者等在内的知识精英成为这场行动的主角。2013年6月,全国各地数百名女记者联合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设立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儿童安全基金下。但长远的机制配合,由法律自上而下地为儿童提供全面系统性的安全保障,用教育教会儿童基本的自我保护等,儿童保护要走的路还很长。

  科伦药业董事长刘革新

  加快罕见病立法、推动孤儿药研发

  截至目前,中国对罕见病的认定还没有明确的官方标准,更没有关于罕见病的法规,刘革新建议加快罕见病立法,推动“孤儿药”的研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是患病人数占人口总数0.65%。-1%。的单种疾病或病变,例如去年曾风靡一时的“冰桶挑战”,就是为帮助罕见病群体之一的“渐冻人”发起的。专门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罕见病的药品,被称为“孤儿药”,由于市场需求少、研发成本高等原因很少有药企关注。目前国内上市的“孤儿药”只有130个,而按照WHO标准,罕见病种类达6000-8000种,远远不能满足罕见病治疗需求。我国医保目录对“孤儿药”进行补偿性支付的比例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