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2015中国儿童福利周关注困境儿童福利保障

发布者:公益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5-05-29   浏览量:
    公益中国网 2015年5月28日,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主办的“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先行——中国儿童福利周(2015)”在北京正式启动。本届“中国儿童福利周”重点关注“适度普惠型的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建设”问题。



陈好与孩子们互动



活动现场

        “这些年我来参加活动,听不少孩子讲到定期发到孩子手上的生活救助金、碰到紧急困难时申请到的临时救助金和类似的医疗救助金有多重要,这些钱让孩子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不再担心开学时拿不出钱来、不再受可以有效治疗的疾病的困扰。所以我也再次替特别需要但还还没有拿到这些钱的孩子们呼吁,为孩子们投资吧!”,“从尧蔓的介绍中,我也再次听到了村儿童福利主任在保护和支持儿童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我也再一次呼吁,出资在村里设立个儿童福利主任吧。”第三次来协助儿童发言的演员陈好说。

        启动仪式上,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山西和河南项目区的儿童代表、村儿童福利主任代表和县民政局代表来到活动现场,并在主持人鞠萍姐姐和演员陈好的协助下,同与会人员分享了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建设的一线信息。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徐建中副司长,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贺连辉处长,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强调了党和各级政府历来对儿童发展和保护高度重视,对儿童福利事业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并表示了下一步加快步伐建设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和儿童福利服务专业队伍的决心。此外,为困境儿童提供支持的社会机构代表,海南快克有限公司的经理尉澎涛分享了加入示范区的初衷,并动员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关爱儿童的队伍中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代表苏天明先生,高度赞扬了近三年来中国多个地方通过困境儿童津贴制度和乡村儿童福利主任队伍建设来改善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号召全社会携起手来继续努力,改善困境儿童的处境,为所有儿童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发布了《系统建设普惠型儿童福利服务体系——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5》,该报告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向普惠型整体推进的过程,对2015年中国儿童福利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倡导:
 
        一、建立孤儿生活津贴自然增长机制,在全国范围推开困境儿童生活津贴;

        二、完善重病重残儿童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对象需要覆盖全体因病致贫人口,同时建立儿童大病联合救助机制,落实医疗保障“儿童优先”原则;

        三、加大对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投入,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入学难的问题;

        四、制定儿童监护干预实践操作指南,落实儿童保护的国家责任与社会责任;

        五、制定儿童福利人员与服务专业化标准,推广“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经验,建立基层儿童福利服务网络,解决儿童福利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童小军教授对《报告》寄予高度评价,并就儿童福利津贴与服务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影响进行专业的解析。

        2014年,在孤儿生活津贴制度、艾滋病儿童津贴制度的基础上,福利范围逐步扩展至其他困境儿童,已有17个省的26个地区不同程度地建立了困境儿童分类报障制度,分重点分类别确定救助水平。在服务方面,通过建立基层儿童福利服务递送体系,横向、纵向形成联动机制,让儿童切实享受到津贴与服务。目前,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已开始呈现细致化、专业化、可操作化的特征,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儿童福利的新时代。

        【福利周系列活动亮点】
 
        “中国儿童福利周”系列宣传活动,是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0年首届“中国儿童福利周”启动后,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都会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传播儿童福利理念。
延续历届传统,本届中国儿童福利周也将开展一系列宣传倡导活动:

        5月30日上午9点到10点,在未来网开展“我是小小宣传员”活动。

        6月1日,来自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专家组的童小军和黄晓燕两位教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官员许文青、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的高玉荣主任做客未来网,和孩子们讨论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与困境儿童发展。

        6月2日下午两点到5点,“中国儿童保护发展论坛”将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召开。此次论坛将围绕儿童故意伤害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儿童权利保护和困境儿童医疗救助空白如何填补两个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将就以上两个议题发表独特见解,倡导从制度设计及联动合作机制建设两方面彻底解决现有问题。届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秀莲主任也将亲临现场,听取各位专家的建议。(完)

        【背景资料】

        关于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

        “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2010-2015)”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专家委员会三方共同合作开展,依照《儿童权利公约》及中国政府的有关政策,将儿童福利递送体系延伸到村或社区,将儿童福利的服务对象范围由孤儿和脆弱儿童扩展到所有儿童,将儿童福利服务的内容由目前的“治疗康复”型服务扩展为“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普惠型服务。探索针对中国儿童的有效的儿童脆弱性监测系统、针对一般儿童的 基本福利服务内容和针对脆弱儿童的特殊福利服务内容、儿童福利服务递送体系配置、必要的财政和技术保障、必要的政策和行政支持,为国家提供儿童福利政策框 架建议,使每个儿童享有福利服务,对中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发挥整体性的示范功能。

        民政部携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及多所大学,在河南省、山西省、云南省、四川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2个县120个村启动“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2010-2015)”。该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探索建设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满足了7万4千余名儿童的多项福利需求。

        来自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山西闻喜县的陈郑泽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郑泽和爷爷生活在一起。他很内向,爱看书,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不爱与别人交流。儿童福利主任郑荣就经常到他家里家访,和郑泽聊聊天、谈谈心,带他参加儿童之家的活动。慢慢的,郑泽性格开朗了起来,和很多村里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

        “我要代表我们村的所有小朋友谢谢各位叔叔阿姨,有了你们提供的儿童福利津贴和服务,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上不了学、看不起病了,爸爸妈妈也可以在外地放心打工,早日回家和我团聚。” 

        自从山西省闻喜县建立了困境儿童分类救助制度,儿童福利主任郑荣和其他9位儿童福利主任的工作内容又多了一项,就是协助符合标准的困境儿童申请困境儿童分类救助津贴。目前,闻喜县对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发放350元/月的生活补助,全县已有151名困境儿童得到了救助。